在理论上,通过处罚单位来抑制犯罪的机制可分为两类:一是通过规范特定个人行为实现抑制单位犯罪的个人抑制模式;二是通过影响单位意思决定过程调整单位行为的组织抑制模式。我国单位犯罪以“双罚制”为基本处罚原则,本质上属于组织抑制模式,即将单位犯罪定义为在单位主体的意志支配下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我国通说观点采取替代责任论,往往将单位领导等成员的个人意志直接理解为单位意志,导致单位主体和单位成员的刑事责任被捆绑认定,这种归责理论在规范适用与实践效果两方面均存在明显缺陷:
首先,从规范适用上说,我国刑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作为独立的犯罪主体,应直接为单位自身行为负责,而非间接为单位成员行为负责。
其次,从实践效果上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扩大化、组织结构复杂化和决策过程去中心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新型单位犯罪归责理论及其风险
不同于替代责任论,固有责任论倡导单位主体和单位成员刑事责任的分离,其核心主张是单位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是其自身的决策机制、管理制度或组织文化所产生的危害行为,而非对单位成员个人行为的替代。这表明,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认定模式从一元模式走向了二元模式。在一元模式下,单位犯罪的归责逻辑是线性结构,而在二元模式下,单位犯罪的归责逻辑则呈现出个人与单位之间的平行结构。诚然,固有责任论通过分离单位主体与单位成员的刑事责任,与单位犯罪规定的立法意旨更为契合,但仍须检讨该理论范式在方法论上的妥当性与潜在的风险。
首先,固有责任论所提倡的二元模式存在判断方法论上的争议。虽然单位主体和单位成员的刑事责任需要分别判断,但总有一个判断顺序和判断素材的问题。若优先判断单位的固有责任,应明确对应的不法事实,而将单位精神和文化等素材作为判断单位固有责任的不法事实并不妥当。事实上,单位成员行为是认定单位犯罪不法事实的必要基底,人为绕过单位成员行为直接判断单位的固有责任,存在撼动法益侵犯原则的风险。
其次,固有责任论对单位主体的责任认定容易走向严格责任。毋庸讳言,单位主体的固有责任也需要通过自然人的道义责任才能实现外在表达,固有责任论将自然人的道义责任从单位主体的固有责任中予以抽离,致使单位主体的不良精神或文化成为单位归责的全部内容,而无需判断单位领导等成员对于单位意志与单位行为的影响和作用,这种认定方法几乎是采取了严格责任的立场。毋宁说,严格责任会不当扩大单位犯罪的处罚范围。
单位犯罪归责理论应当采取复合责任论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的解释》:“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未规定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的,对组织、策划、实施该危害社会行为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此,在固有责任论的前提下,若追究单位主体的刑事责任缺乏形式上的法律依据,只能从组织抑制模式回归到个人抑制模式,即由自然人替单位受刑。这种以“固有责任为原则,替代责任为例外”的单位犯罪归责理论实质上是固有责任论与替代责任论的结合产物,笔者称之为复合责任论。笔者认为,复合责任论不仅修正了替代责任论的缺陷,规避了固有责任论的风险,也能适应司法实践的复杂性,是一种更为协调和务实的单位犯罪归责理论。
首先,复合责任论具有逻辑协调性。复合责任论通过区分单位主体和单位成员的责任,承认单位具有独立于成员的意志,根据单位自身的规章制度、决策机制、行为过程等要素判断其主体责任,但同时不否定自然人行为是单位犯罪的事实基底,遵从“单位意志→行为实施→责任分离”的认定模式,既避免了单位主体和单位成员的责任捆绑困境,也规避了无自然人犯罪行为便追究单位主体刑事责任的风险。
其次,复合责任论具有实践适配性。一方面,可按照单位形态灵活调整归责路径,对于个人独资公司等小微企业来说,因其组织结构简单、决策权集中,可适用“同一视原则”,将自然人意志和行为等同于单位意志和行为,有益于简化单位意志的判断和降低单位犯罪的证明难度。而对于大型公司企业来说,因其组织结构复杂、决策去中心化,适用固有责任论分离单位主体和单位成员的刑事责任,聚焦于企业制度和决策程序的缺陷,更有利于精准打击环境污染等系统性单位犯罪。另一方面,可根据犯罪类型差异化审查重点,对于单位故意犯罪,侧重审查有无通过股东会决议、管理层指令等体现犯罪意图,沿用替代责任论中“个人行为与单位意志关联”的认定逻辑,确保对单位意志的精准认定;对于单位过失犯罪,则应聚焦判断有无对应的安全管理等监管义务,采取固有责任论的客观化标准,判断单位主体是否因制度缺失等导致危害结果,避免仅追究自然人的过失罪责而忽视单位的监管过失责任。
综上,复合责任论并非简单拼接替代责任论与固有责任论,而是通过“分离基础上的融合”,既能贯彻单位犯罪规定的立法意旨,也能精准回应单位犯罪的复杂形势,最终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转型背景下单位犯罪的有效治理。
作者丨叶昱含(作者单位: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法学院)
来源丨法治日报
编辑丨王越月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