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0亿元,累计新增托位20万个;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或单位发展单位办托育以及“小而美”的家庭式托育;多地出台条例或行动方案建设多元化托育服务体系……面对人口发展新常态,从中央到地方,一项项有力举措正在逐渐缓解群众生育养育焦虑。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深入采访发现,我国托育服务体系发展势头良好,越来越多的家庭从中受益。但从总体来看,我国托育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一些发展中的堵点难点,如普惠托育机构数量少、群众需求量大;行业标准模糊;专业人才匮乏;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在此背景下,又该如何探索构建社会共担的婴幼儿照料服务体系,多措并举推动“幼有所育”更加普惠优质?记者对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明确定位标准 推托幼一体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为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仅为6.77‰。
一些地方幼儿园因为适龄学生减少而招不满学生。根据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627.55万人,同比下降3.70%。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4144.05万人,同比下降1.76%。
“减轻家庭的生育、养育与教育成本,直面出生人口减少给教育发展带来的挑战,有必要全面推进2岁至6岁托幼一体化,全面实施免费托幼教育,系统解决‘入托难、入托贵’‘入园难、入园贵’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
“《中共中央 国务院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岁至3岁幼儿。如今,随着适龄幼儿减少,几乎所有幼儿园都具备了招收2岁至3岁幼儿的条件。”熊丙奇说,针对当前存在的幼儿园学位“多出来”,与托位数“严重不足”的问题,应该建立协调机制,以托幼一体化思路进行系统应对,应当允许并鼓励所有幼儿园招收2岁至3岁的幼儿进行托育。
“一方面,幼儿园可提高师幼比、减少班额,推进小园小班建设,以此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可把幼儿园多出的学位,用来招3岁以下的幼儿,对幼师进行适应托育的相应培训。同时,对幼儿园招收的2岁至3岁幼儿,给予一样的生均经费拨款,保障幼儿园的办学经费。”熊丙奇说。
在他看来,推进2岁至6岁托幼一体化,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幼儿园资源,实现托育资源从极度短缺到比较充分的供给。在此基础上发展托育、学前教育,还有两条路径选择,一是发展普惠托育、学前教育,实行成本分摊,向家庭收取一定的托费、保教费;二是实行免费托育、学前教育,不再向家庭收费,所有孩子入托、入园全免费,进民办园(托儿所),也由政府购买学位,或享有一样的生均拨款。
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局长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方华认为,解决托育难题,首先需要明确国家对于托育的定位。
方华说,我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将接受义务教育作为公民需要履行的法定职责,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国家将学前教育纳入政府的公共教育体系当中,有效缓解了“入园难”的问题。
“因此,只有明确了国家的定位以后,才能够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例如将幼儿园前置,学前教育由三年变为五年,前面有两年用于托育等。”方华说。
加大普惠供给 全力满足需求
记者注意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并提出支持150个城市利用社会力量发展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新增示范性普惠托位50万个以上。
然而,发展普惠托育目前仍然面临着机构服务成本偏高、行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供需矛盾突出、师资人才紧缺等一系列问题。
上海某托育机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随着生育率的降低,新生儿数量的减少,客户群体也随之减少,但场地、水电、工资等成本却无法降低。
对此,多名受访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在扩大覆盖面的基础上,切实提高托育服务的质量,满足家庭多元化的需求。